一家豆腐老店的故事,
帶孩子看見豆腐的人˙情˙味!
★豆腐之「人」:職人怎麼做豆腐?文圖詳述製作步驟與精隨。
★豆腐之「情」:豆腐是家庭料理的常見食材,故事傳遞食物與「家」的情誼。
★豆腐之「味」:十二道家常豆腐料理,讓孩子認識豆腐的各種美味。
故事簡介:
天半亮,微光從豆腐店的窗戶透出,林老闆先是浸泡豆子,又將豆子打成豆漿、做成豆腐腦,壓掉其中的水分,豆腐就做好了。才剛打開店門,就有好多人來買新鮮的豆腐!
忙碌的一天過後,林老闆和他的太太做了一桌子的豆腐料理,要請女兒的外國同學吃飯。同學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,但他們都很喜歡豆腐,也承諾下次要做豆腐料理請大家吃。他們會做出哪些異國豆腐料理呢?
本書特色:
1. 「迴文詩」牽繫食物與人的情感
豆腐發明兩千年
千年滋養人無數
無數美味傳溫暖
溫暖人心一豆腐
郝廣才為豆腐創作兩首「迴文詩」,詩的句首呼應上一句的句尾,形成週而復始,首尾迴還的妙趣。優美的詩意,訴說食物與人緊密相伴的關係。
2. 圖畫並列呈現豆腐的製作與老店的回憶
袁樹基設計左右呼應的圖畫,左邊描繪豆腐的製作過程,右邊以一格格小圖,娓娓道來發生在豆腐店的點滴,細膩傳達:食物有了人們品嚐,味道更有情;人們有了食物相伴,情意更顯味。
編輯的話:
豆腐的人情味
豆腐可以做成什麼料理?乾煎豆腐、麻婆豆腐、皮蛋豆腐、青菜豆腐湯……能當主角,也能當配菜,是餐桌上常出現的家常料理,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依。豆腐怎麼做?它在生活中代表什麼?郝廣才與畫家袁樹基合作,透過優美的文字與細緻的插畫,訴說豆腐與人、與家庭之間的「人情味」!
故事聚焦在林老闆一家,描述豆腐與「人」的關係。林老闆從小看爸爸賣豆腐、從小攤車叫賣,到後來有了豆腐店,他延續爸爸傳承給他的手藝,豆腐不只代表他的童年,更代表他的人生。以前靠著爸爸賣豆腐將他拉拔長大,現在林老闆靠著豆腐店,賺錢養育自己的家人。
以幻燈片般的方格描繪豆腐的製作過程,林老闆用心製作豆腐,展現他對豆腐的敬意與責任。而林太太用自家豆腐做菜、女兒自豪爸爸親手做的豆腐、以及她邀請同學來家裡品嚐豆腐料理,更凸顯豆腐在林老闆一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,也代表他們一家人的共同回憶。
而當林老闆一家人與女兒的外國同學,細細品嘗豆腐料理時,外國同學紛紛想起了家鄉的豆腐料理、想起了家的味道。當他們分別用林老闆的豆腐,做出家鄉菜餚時,不只是和林老闆一家人分享家鄉菜的味道,更是分享家鄉文化,以及家的溫暖與思念。
透過林老闆一家人的日常,我們看見豆腐不僅是食物,而是每個故事的延伸,也是記憶的承載體。它是一條紐帶,將人與人之間的情,緊緊繫在一起。